概述:
蛋白質是構成機體組織器官的重要成分,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目前蛋白質根據來源不同,主要包括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兩種。乳清蛋白是一種采用先進工藝從牛奶乳清分離提取出來的,具有純度高、吸收率高等特點的優質蛋白質;大豆蛋白是指源于大豆的蛋白質,是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一種植物蛋白。
推薦攝入量:
1歲(男/女):25g/d(克/日)
4歲(男/女):30g/d(克/日)
7歲(男/女):40g/d(克/日)
11歲(男):60g/d(克/日),11歲(女):55g/d(克/日)
(RNI,推薦攝入量)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國內外研究結果:
蛋白質在體內是構成多種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的成分,其中,免疫蛋白具有維持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1]。
機體的中性粒細胞具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是評價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加拿大研究人員同時開展了2項細胞實驗,結果顯示,蛋白質(乳清蛋白及其酶解產物)能夠激活人體中性粒細胞,增加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性,此外,還能分泌相關細胞因子增強免疫反應。這提示蛋白質能夠提高機體免疫系統功能[2.3]。
此外,機體中的巨噬細胞、NK細胞、淋巴細胞也是評價機體免疫功能的有效指標。國內研究人員為探究蛋白質的增強免疫力功能,來自湖南省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先后開展了三項動物實驗,連續一個月給小鼠灌胃蛋白質粉,通過檢測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能力、NK細胞活性和淋巴細胞轉化能力水平來評估蛋白質粉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再次證明,蛋白質粉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能[4-6]。
參考文獻:
- [1] 中國營養科學全書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Daniel Rusu, Re′ jean Drouin, Yves Pouliot,et al. A Bovine Whey Protein Extract Stimulates Human Neutrophils to Generate Bioactive IL-1Ra through a NF-kB- and MAPK-Dependent Mechanism.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9;140:382-391
- [3]Daniel Rusu, Re′ jean Drouin, Yves Pouliot,et al.A Bovine Whey Protein Extract Can Enhance Innate Immunity by Priming Normal Human Blood Neutrophils. J. Nutr 2009;139: 386–393,
- [4] 劉秀英,胡怡秀,胡余明 蛋白質粉增強免疫力實驗研究 中國熱帶醫學2009年第9卷第2 期,249-250.
- [5] 李 立,王 寧; 蛋白質粉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2010,3,54-57.
- [6] 楊鴻武,王曉丹,蛋白粉對小鼠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0,4,777-778.
緩解疲勞
研究范圍:運動疲勞
文獻使用劑量:5.6-16g(正常成人按照體重70kg折算)
國內外研究結果:
基礎研究顯示,谷胱甘肽(GSH) 是細胞內抗氧化劑,運動(尤其是大運動量、長時間運動)之后,細胞內GSH濃度下降,進而加快脂質過氧化反應,引起疲勞。乳清蛋白能夠作為合成GSH的原料, 維持細胞和組織GSH水平,緩解運動疲勞[1]。
運動員在運動后會產生運動疲勞,加拿大研究人員針對運動員開展了一項試驗,給進行40km慢跑訓練的運動員額外補充蛋白質(乳清蛋白,0.8-1.6 g/kg),結果發現,訓練會使得血清谷胱苷肽的水平下降,而補充蛋白質能夠改善血中谷胱甘肽水平,進而緩解運動疲勞[2]。
對于經常運動人群而言,緩解運動疲勞尤為重要。瑞典科學家開展了一項人群試驗,在馬拉松、足球比賽等運動前和運動中給予運動員補充蛋白質(乳清蛋白,7.5-16g),試驗結果發現,補充蛋白質能夠使運動員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勞感都得到緩解,換言之,蛋白質能夠很好地緩解運動所致的疲勞[3]。
此外,羅馬尼亞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人群試驗,給劃艇和劃船運動員補充蛋白質(大豆蛋白,1.5g/kg/day,8周),結果顯示,相比未補充蛋白質的運動員,補充蛋白質在增加運動員的瘦體重(瘦體重,除脂肪以外身體其他成分的重量,肌肉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力量之外還能減輕運動所致的疲勞[4]。
參考文獻:
- [1].陳偉,李強,楊茂區. 乳清蛋白在運動營養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6 ;20:71-72 [review]
- [2].N. Middleton, P. Jelen,G. Bell.Whole blood and mononuclear cell glutathione response to dietary whey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in sedentary and trained male human sub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2004; 55:131 -141
- [3]. Blomstrand E, Hassmen P, Ekblom B, Newsholme EA. Administration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during sustained exercise:effects on performance and 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ome amino acids . Eur J Appl Physiol 1991;63:83–8.
- [4].Dr?gan I, Stroescu V, Stoian I, et al. Studies regarding the efficiency of Supro isolated soy protein in Olympic athletes. Rev Roum Physiol.1992;29:63-70.
促進嬰幼兒發育
研究范圍:嬰幼兒
國內外研究結果:
人體的任何組織和器官都以蛋白質作為重要的組成成分,所以人體在生長過程中就包含著蛋白質的不斷增加。攝入的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就是給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提供原料,特別是嬰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應有足量的優質的蛋白質,以維持機體蛋白質的合成和更新,若蛋白質供給不足,嬰幼兒可表現出生長發育遲緩、停滯等等問題[1]。
愛爾蘭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隨機、雙盲臨床試驗,分別給5到14天的新生兒乳清蛋白奶粉和母乳喂養(120天),研究結果顯示,給予乳清蛋白奶粉組喂養的嬰兒的體重和身長的增長與母乳喂養的嬰兒增長水平不相上下。提示乳清蛋白能夠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2]。
此外,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成都市婦產科醫院和北京市東城區婦幼保健所,的研究人員聯合開展了一項隨機、前瞻、標志開放性的多中心研究,給健康的足月兒喂乳清蛋白配方奶粉,并且與母乳喂養的足月兒的生長發育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體重、身長和頭圍等生長指標在乳清蛋白配方奶粉和母乳喂養的嬰兒中無明顯差異,換言之,乳清蛋白配方奶粉能夠很好地促進足月嬰兒的生長,其促進生長的效果不亞于母乳[3]。
參考文獻:
-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第六版
- [2]J Trabulsi, R Capeding, J Lebumfacil, et al. Effect of an a-lactalbumin-enriched infant formula
with lower protein on growth.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1;65:167–174 - [3]徐秀,郭志平,羅先瓊等.富含α乳清蛋白及A A / D H A 配方奶粉對足月嬰兒體格生長及耐受性的影響.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3 :223-225
促進肌肉的合成
研究范圍:增肌
文獻使用劑量:9.8-10g/d(克/天) (正常成人按照體重70kg折算)
國內外研究結果:
美國科學家開展了一項隨機雙盲人群研究,該項試驗中所有志愿者每日膳食減少500卡路里的攝入,在此基礎上給部分志愿者額外補充蛋白質(乳清蛋白,10g/d,12周),結果顯示,志愿者每天膳食減少500卡路里能量的攝入后體重均明顯降低,并且補充蛋白質者在體重下降的基礎上保留了更多的肌肉量。換言之,補充蛋白質能夠使減重的人群減少肌肉的丟失[1]。
瘦體重也稱去脂體重,為除去脂肪以外身體其他成分的重量,肌肉是其中的主要部分。那么不同種類的蛋白質對瘦體重的影響又有何不同呢?美國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人群試驗比較了補充乳清蛋白(1.4g/kg,9個月)和大豆蛋白(1.4 g/kg,9個月)對瘦體重影響效果的優劣,結果顯示,與大豆蛋白相比,補充乳清蛋白增加瘦體重的效果更佳[2]。
參考文獻:
- [1].Joy L Frestedt, John L Zenk, Michael A Kuskowski , et al. A whey-protein supplement increases fat loss and spares lean muscle in obese subjects: a randomized human clinical study.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08, 5:8
- [2].Volek, JS,Volk, BM,Gomez, AL , et al. Whey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During Resistance Training Augments Lean Body Mas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13;32: 122–135
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和繁殖
研究范圍:消化道健康
文獻使用劑量:200mg/d(乳鐵蛋白,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乳鐵蛋白為分離乳清蛋白時得到一種含鐵紅色蛋白,基礎研究顯示,乳鐵蛋白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幽門螺桿菌等細菌均有抑制作用。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嚴重時多會出現餐后噯氣、惡心、腹脹、腹部不適的胃腸問題,為研究乳鐵蛋白對感染幽門螺桿菌人群的影響,日本研究人員開展了的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人群試驗,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但無明顯癥狀的健康志愿者服用乳清蛋白(乳鐵蛋白, 200mg/d,12周),試驗結果發現,乳鐵蛋白能夠有效地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繁殖[1]。
參考文獻:
- [1].Okuda, Masumi, Nakazawa, Teruko,Yamauchi, Koji, et al. Bovine lactoferrin is effective to suppress Helicobacter pylori colonization in the human stomach: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Infect Chemother 2005;11:265–269
降血脂的作用
研究范圍:高血脂
文獻使用劑量:大于80mg/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LDL)為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 向肝外組織輸送膽固醇,LDL水平過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將膽固醇從周圍組織(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轉運到肝臟進行再循環或以膽酸的形式排泄,HDL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俗稱“血管清道夫”。
為探究蛋白質對血脂的影響作用,國內外科學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meta分析(對具備特定條件的、同課題的諸多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分析總結了23項國際上關于蛋白質與血脂研究的相關研究,得出結果:服用大豆蛋白(>80mg/d,12周以上)能夠顯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換言之,大豆蛋白能夠很好地調節血脂水平 [1]。
美國科學家總結了38項國際相關臨床試驗的結果,針對蛋白質與血脂水平的關系開展了一項meta分析,發現大豆蛋白能夠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然而動物蛋白卻對血脂的影響不大。提示大豆蛋白是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優質蛋白[2]。
參考文獻:
- [1].Siyan Zhan,Suzanne C Ho.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oy protein containing isoflavones on the lipid profile. Am J Clin Nutr 2005;81:397–408
- [2].Anderson JW, Johnstone BM, Cook-Newell ME.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oy protein intake on serum lipids. N Engl J Med. 1995 ;333(5):276-82
降低骨質疏松發生的風險
研究范圍:骨骼健康
文獻使用劑量:大豆蛋白:20g/d(克/天);乳清蛋白:40mg/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為了探究絕經后女性的蛋白質攝入量與骨質疏松之間的關系,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人群試驗,通過食物頻率問卷(FFQ)對蛋白質(大豆蛋白)的攝入量進行評估,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在絕經4年之后,其大豆蛋白攝入(20g/d)與臀部骨密度和全身骨質含量密切相關,并且大豆蛋白攝入越多,骨密度增加越多。這提示大豆蛋白可以通過增加骨質的密度和含量進而促進絕經后婦女的骨骼健康[1]。
日本研究人員先后開展了兩項安慰劑對照雙盲人群試驗,給年輕女性志愿者補充乳清蛋白(牛奶堿性蛋白, 為從乳清蛋白中分離出的一種蛋白質復合體,40mg/d ,6個月),結果顯示,補充乳清蛋白能夠增加年輕女性的骨密度,降低骨質疏松發生的風險[2.3]。
參考文獻:
- [1].Suzanne C. Ho ,Jean Woo,Silvia Lam,et al. Soy protein consumption and bone mass in early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Osteoporos Int 2003;14: 835–842
- [2]. Aoe, S, Toba, Y,Yamamura, J, et al.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milk basic protein (MBP)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metabolism in healthy adult women.Biosci.Biotechnol.Biochem 2001;65:913-918
- [3].K. Uenishi , H. Ishida,Y. Toba, et al. Milk basic protein increases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improves bone metabolism in healthy young women. Osteoporos Int 2007;18:385–390
緩解身體壓力/抗疲勞:蛋白質+螺旋藻
主要作用:
- 補充人體長期用腦用體力狀態下亟需的營養素
- 迅速緩解身體壓力
- 減輕身體的疲倦感
營養需求人群:
長期用腦過多、精力不足的腦力工作者;
身體易疲倦、嗜睡、頭暈、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者;
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者
營養知識: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是構成機體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質基礎,各種免疫細胞的生成及抗體的合成都需要蛋白質為原料或參與其過程。因此,蛋白質在免疫功能的調節中有重要作用【1】。
螺旋藻屬堿性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膽固醇、易吸收等特點,并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多項研究表明,螺旋藻有緩解疲勞的作用。
人體在疲勞狀態免疫力容易下降,通過同時補充蛋白質、螺旋藻,可在緩解疲勞的基礎上同時提升機體體液和細胞免疫力。
國內外研究結果:
蛋白質在動物的生命過程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蛋白質是構成動物肌肉、皮膚、毛發等的基本成分,起傳導、運輸、支持、保護等作用。在機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起調節作用的激素、具有免疫和防御機能的細胞因子和抗體等,都是以蛋白質為主體構成的。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需要蛋白質不斷更新與修補損傷組織。機體攝取營養不足時,蛋白質可分解供能,維持機體的正常代謝活動。
湖南省疾控中心在評價蛋白質粉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的研究中,按衛生部《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中增強免疫力功能檢驗方法,經口給予小鼠蛋白質粉30天,測定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指標,以及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結果小鼠的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小鼠的遲發型變態反應、抗體生成細胞數均得到顯著提高,表明蛋白質粉具有增強免疫力功能【3】
基礎研究顯示,谷胱甘肽(GSH) 是細胞內抗氧化劑,運動(尤其是大運動量、長時間運動)之后,細胞內GSH濃度下降,進而加快脂質過氧化反應,引起疲勞。乳清蛋白能夠作為合成GSH的原料, 維持細胞和組織GSH水平,緩解運動疲勞【4】。
對于經常運動人群而言,緩解運動疲勞尤為重要。瑞典科學家開展了一項人群試驗,在馬拉松、足球比賽等運動前和運動中給予運動員補充蛋白質(乳清蛋白,7.5-16g),試驗結果發現,補充蛋白質能夠使運動員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勞感都得到緩解,換言之,蛋白質能夠很好地緩解運動所致的疲勞【5】。螺旋藻是一種藍藻門顫藻科水生植物,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水域。螺旋藻有多個品種,目前被廣泛開發利用的主要是鈍頂螺旋藻和極大螺旋藻。螺旋藻屬堿性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膽固醇、易吸收等特點,并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因此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聯合國世界食品協會推薦為“二十一世紀最理想的食品”。
近年,科學界發現螺旋藻有許多優異的保健功能,抗疲勞是其中最有特色的功能。
四川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院對螺旋藻產品的抗疲勞功能進行了檢驗和評價,結果表明:小鼠經補充螺旋藻后負重游泳時間明顯增加、爬桿時間顯著延長,表明:螺旋藻能顯著提高小鼠的運動耐力,增強機體對負荷耐受能力的功效。螺旋藻是以促使糖原儲備、降低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乳酸來發揮抗疲勞作用的,是以補償來實現抗疲勞功能的,這不同于某些保健品以促進儲備物質消耗來實現抗疲勞功能。因此,螺旋藻的抗疲勞作用具有不傷身,停用后不會出現更疲倦的現象【6】。
另一項研究觀察到螺旋藻能增強小鼠血清LDH活性,有效降低運動小鼠血乳酸水平,并能延長小鼠游泳時間【7】。補充螺旋藻后,與力竭運動組比較,螺旋藻力竭運動組力竭運動時間延長,提示它有抗運動疲勞作用【8】。研究表明,小鼠經飼喂螺旋藻后,小鼠的負重游泳時間明顯增加,在寒冷和高溫條件下存活能力明顯加強,表明螺旋藻能顯著提高小鼠的運動耐力,增強機體對負荷耐受能力的功效【9】。
綜上所述,多篇文獻顯示,螺旋藻粉具有緩解體力疲勞功能。
參考文獻:
- 1.林曉明,李勇.高級營養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215.
- 2.李立,王寧,張桂霞,等. 蛋白質粉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2010,20 (3):54-60.
- 3.劉秀英,胡怡秀,胡余明,等. 蛋白質粉增強免疫力實驗研究[J]. 中國熱帶醫學.2009,9(2): 249-250.
- 4.陳偉,李強,楊茂區. 乳清蛋白在運動營養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6 ;20:71-72 [review]
- 5.Blomstrand E, Hassmen P, Ekblom B, Newsholme EA. Administration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during sustained exercise:effects on performance and 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ome amino acids . Eur J Appl Physiol 1991;63:83–8.
- 6.劉剛,何樹森,歐世平,等.螺旋藻抗疲勞保健功能的檢驗與評價[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 13(6):22-24.
- 7.李春堅.螺旋藻抗疲勞作用的初步觀察[J].廣西預防醫學,1997,3(6):15-16.
- 8.龐輝,何惠,李倩茗.螺旋藻抗運動性疲勞作用的實驗[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8):200-201.
- 9.萬小瑾,金磊.螺旋藻的抗疲勞作用研究.海峽藥學,2010,22(11):7-9.
呵護寶貝(孕早期):蛋白質+B族維生素+葉酸+鐵
主要作用:
改善妊娠反應、補充葉酸、蛋白質。
營養需求人群:
孕早期媽媽
營養知識: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是構成機體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質基礎,各種免疫細胞的生成及抗體的合成都需要蛋白質為原料或參與其過程。因此,蛋白質在免疫功能的調節中有重要作用【1】。
B族維生素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小分子有機物,雖然它既不參與組織構成又不供給能量,卻是能保持機體活力的重要物質。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它是制造胎兒神經髓鞘與構成傳遞神經沖動介質的重要原料,通過發揮其生理效應,對細胞的分裂生長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質的合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鐵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鐵是人體中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重要成分,能夠幫助并參與轉運組織運輸、儲存氧以及促進細胞對氧的利用。同時,它也能調節細胞色素在線粒體中的電子傳導作用,從而對呼吸和能量代謝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孕早期通常因為妊娠反應,攝入營養素明顯減少,最容易出現蛋白質、鐵、維生素的缺乏,而此前需要的葉酸量較日常明顯增加,因此及時補充有利于營養平衡,并預防胎兒的某些先天疾病。
國內外研究結果:
由于早期胚胎缺乏合成氨基酸的酶類,故胎兒發育所需的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全部需由母體供給。如果攝入不足,可引起胎兒生長緩慢,身體過小,在這一關鍵時期因蛋白質、氨基酸供給不足而形成的胚胎畸變等,是胎兒出生后不可恢復的。因此,孕婦在此期間,應食用畜禽肉類、乳類、蛋類、魚類及豆制品類等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并保證每日至少攝人40g蛋白質,才能維持母體的需要【2】。
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簡稱RDA),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對北京地區712例不同孕期孕婦的膳食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被調查孕婦中有妊娠反應的婦女,在早、中孕期,熱量、蛋白質、纖維素、鎂、鈣、磷、鐵、鋅、硫胺素、核黃素的攝入水平均較正常孕婦低,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3】。
朱素君為了解不同孕期孕婦的蛋白質營養狀況及有針對性地加強孕婦的營養指導,促進母嬰健康,隨機抽取不同孕期孕婦,進行相關指標檢測,發現各孕期孕婦仍存在蛋白質攝入量不足的問題,表明需要進一步加強孕期營養指導,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2013年《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指南》建議在妊娠中、晚期膳食蛋白質增加值分別為15g/d, 30g/d【4】。
孕早期的婦女因代謝改變和妊娠反應, 特別需要補充足夠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葉酸等營養素。B族維生素主要包括維生素B1、B2和B6。它們的來源分別為全粒谷物、雜糧、干酵母、硬果、動物內臟、蛋類、瘦豬肉是維生素B1的良好來源。肝、腎、心、蛋黃、鱔魚、奶類、蘑菇、紫菜等含維生素B2較高;含維生素B6豐富的食物有蛋黃、肉類、魚類、奶類、全谷、白菜及豆類。我國營養學會建議孕婦每日膳食維生素B1的攝入量為1.5mg, 維生素B2的攝入量為1.7mg,維生素B6的攝入量為1.9mg 。
懷孕期間, 孕婦對維生素B6和B12、葉酸、鐵、以及鋅的需要量都有所增加,服用這些物質的增補劑通常能有助于阻止妊娠期惡心現象。
姚立巖運用24h膳食回顧法對470例孕早期婦女進行膳食調查,并與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 RNIs) 標準比較,以進行營養狀況的綜合評價。結果孕早期婦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構成基本合理,而鈣、鎂、鉀、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攝入量偏少,且均低于RNIs的80%;蔬菜、肉類、蛋類、乳類和水產品的攝入量過少,尤以豆類、水產品、蔬菜攝入不足顯著,水果攝入量超標人數較多。由此可知孕早期婦女膳食構成基本合理,但營養素攝入水平不均衡,礦物元素、維生素的攝入不足,表現為豆類、肉禽類、蔬菜的攝入過少,應加強孕婦及其家屬營養知識的健康宣教,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建議增加動物性食物、蔬菜、奶類豆類及其制品的攝入【5】。
吳常青選取150例孕婦,采用食物頻率法調查孕早期膳食攝入狀況及調查孕早期的膳食結構,計算出孕婦每人每日平均攝入熱能及各類營養素的攝入量并進行評價。結果①90%以上孕婦的各種營養素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均能達到參考攝入量的85%以上。維生素中,維生素B1、維生素C的攝入量基本能達到參考攝入量。維生素A、維生素B2攝入少于參考量的60%。鈣、鐵、鋅攝入不足較為明顯;②三大營養素熱能供能比例不合理;③一日三餐分配不合理;④蛋白質攝入為87.71%,優質蛋白質攝入少。建議醫院、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及婦幼保健院加強對孕婦孕早期營養知識的宣傳和合理營養指導,促進孕婦健康,提高優生優育【6】。
婦女圍孕期增補葉酸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的效果已被公認;圍孕期增補葉酸還有可能預防其它出生缺陷,如先天性心臟病、泌尿系統畸形、肢體短縮畸形、唇腭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等。葉酸是胚胎發育過程中起重要生理作用的維生素它的缺乏,對優生有著嚴重的影響。專家指出準備生育的新婚女性,自結婚到妊娠三個月內每天需攝取400微克的葉酸,可使胎兒神經管畸形的發生率降低50 %-70 % ,最近還發現,有可能減少35.5 %的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并減少胎兒兔唇與愕裂的發生。由此看來,提供婦女孕前至孕早期充足的葉酸,對優生有不容忽視的意義【7】。
鄭維平4000例育齡婦女,隨機分為對照組(未增補葉酸片) 和觀察組(增補葉酸片) ,觀察和比較兩組出生的胎兒神經管缺陷的發生率。結果示對照組有6例胎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為0.30%;觀察組無神經管缺陷胎兒。表明孕前4周及孕后12周每日增補0.4mg葉酸片,能有效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的發生率【8】。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婦嬰保健中心在中國北方的胎/嬰兒神經管畸形高發地區和南方的低發地區婦女增補葉酸的推廣項目中,共募集從孕前或孕后任何時間開始服藥的婦女13萬余名,未服藥的婦女近12萬名;最后對婦女的分娩結局進行監測并進行預防效果的對比評價研究。結果發現婦女在妊娠前后每天服用單純葉酸400ug在胎/嬰兒神經管畸形的高發地區和低發地區均能降低NTDs發生的危險性【9】。
印度國際營養協會的一項研究中,800名參與研究的孕婦均來自低收入家庭,她們被分為:安慰劑組、鐵劑組、鐵劑加葉酸組以及維生素B12組。結果表明,孕婦在孕晚期每日口服30mg/d鐵劑能夠維持血紅蛋白水平,預防貧血的發生【10】。
希臘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婦產科將104名產后貧血的婦女隨機給予靜脈注射鐵劑,四周后,觀察產婦的血紅蛋白水平,發現靜脈注射鐵劑能使血紅蛋白平均水平升高,從而大大的改善了這些產婦的貧血癥狀和體征【11】。
一項由巴黎營養中心進行的研究中,197名孕婦被隨機分成鐵劑組及安慰劑組,結果表明,在孕期末三個月,補充鐵劑組的孕婦患貧血的風險大大減少,且在產后3個月后,可以觀察到補充鐵劑組孕婦所產嬰兒平均身長和阿普加評分要遠高于安慰劑組,這表明在孕期補充鐵劑對胎兒的生長發育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2】。
參考文獻:
- 1.林曉明,李勇.高級營養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215.
- 2.丁虹,高貢.孕早期的營養與飲食.中國食物與營養.2002,4:53-55.
- 3.吳北生,申世芳,江博慧,等.不同孕期孕婦膳食營養狀況分析.中國優生優育.1997. 8(2):63-79.
- 4.朱素君,蘇衛蘭.對600例不同孕期孕婦體內蛋白質營養狀況的調查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07,2(36):141-142.
- 5.姚立巖,劉曉玲,楊玉清,等.孕早期婦女膳食調查及營養評價[J].寧夏醫學雜志.2013,35(5):414-415.
- 6.吳常青.150例孕婦孕早期膳食調查及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7):139-141.
- 7.常利. 葉酸在優生中的應用. 第二屆中日維生素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1-10.
- 8.鄭維平.圍孕期補充葉酸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的效果觀察.中國藥業.2013,22(5):60.
- 9.李竹,李松,王紅,等. 中國婦女妊娠前后單純服用葉酸對神經管畸形的預防效果. 中華醫學雜志,2000 ,80(7):493-498.
- 10.Iyengar L,Apte SV,Prophylaxis of anemia in pregnancy. Am J Clin Nutr. 1970,23(6):725-730.
- 11.Giannoulis C1,Daniilidis A,Tantanasis T,et 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iron sucrose for treating anemia in postpartum women. Hippokratia.2009,13(1):38-40.
- 12.Preziosi P1, Prual A, Galan P, et al., Effect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on the iron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consequences for newborns.Am J Clin Nutr. 1997,66(5) :1178-1182.
改善骨質疏松:鈣+維生素D+蛋白質+維生素C
主要作用:
骨質疏松、鈣質補充、強健骨骼
營養需求人群:
骨質流失嚴重、經常腰背酸痛者;
牙齒松動、怕硬食和酸冷食者;
長期室內工作、運動量少者、上夜班或得不到陽光充分照射者;
不喜歡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者;
營養知識:
骨主要由有機質和無機質組成。有機質主要是骨膠原纖維束和粘多糖蛋白等,無機質主要是堿性磷酸鈣,使骨堅硬挺實。
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內平衡機制的調節下,鈣不斷地從骨骼中被動員,又不斷地沉積到骨骼。充足的鈣攝入可減緩骨鈣的丟失,改善骨礦化。
維生素D又名抗佝僂病維生素,是一種具有促進骨密度、緩解肌肉酸痛、促進兒童體格發育、以及緩解更年期問題等多種生物學功能的脂溶性維生素。
蛋白質是骨有機質合成的重要原料, 長期蛋白質攝入缺乏, 可引起骨基質合成不足, 骨形成減少, 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
維生素C 作為一種重要的還原劑,在骨鹽代謝及骨質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增加鈣鹽的沉積,刺激骨細胞礦化結節的形成;同時又是膠原合成的原料,參與脯氨酸羥化以合成膠原【1】。
因此,通過聯合補充鈣、維生素D、蛋白質、維生素C,通過鈣吸收的增加、骨基質的修復,全面呵護骨骼的有機質和無機質,對骨骼健康較單純補鈣更有利。
國內外研究結果:
鈣是人體內重要的、含量最多的礦物元素,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之中,用于維持人體骨骼的物理強度,而且與循環中可溶性鈣保持動態平衡。隨著尿鈣和消化液中鈣的丟失,人體需要不斷補充足量的鈣,以減少骨骼中鈣的動員,否則骨中鈣丟失的增加會引起骨量減少,有引起骨折的可能。
為探討碳酸鈣和生物鈣對廢用性骨質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響,指導人們正確合理的補鈣,為骨質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據,新鄉醫學院用大鼠建立骨質疏松動物模型,使用普通飼料和加鈣飼料分別進行營養干預,結果提示補鈣對骨質疏松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碳酸鈣、生物鈣的補鈣效果沒有明顯差別,建議選擇更為經濟實惠的碳酸鈣進行補充【2】。
中國藥科大學研究了碳酸鈣和生物碳酸鈣對大鼠骨質疏松癥的影響,實驗證明,碳酸鈣和生物碳酸鈣均可明顯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生物力學性能,可能有防治去卵巢誘導的大鼠骨質疏松【3】。
由于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希臘科學家對鈣(1200mg/d)與VD(300IU/d單位/天)聯合補充和單獨補鈣(1200mg/d)效果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能夠增強絕經后女性的骨盆、脊柱和總骨質密度【4】,并且聯合補充鈣和維生素D對絕經后婦女骨骼健康的促進效果要顯著強于單獨補鈣的效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機體對鈣的吸收減弱,骨質大量丟失,也極易發生骨質疏松等骨骼方面問題【5】,因此在中老年階段,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風險至關重要。英國科學家給尚未患骨質疏松的老年女性志愿者,連續兩年聯合補充鈣(1000mg/d)和維生素D(400IU/d),發現志愿者骨密度在補鈣后大大提高【6】。
骨質疏松最為常見的后果是發生脆性骨折,為了解補鈣與老年人骨折風險的關系,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雙盲試驗,連續5年給予老年人補充鈣劑(1200mg/d)和維生素D(1000IU/d),試驗結果顯示:與同齡段未補鈣人群相比,聯合補鈣和維生素D后老年人的骨折發生率明顯減少【7】。
當飲食中的蛋白質數量從缺乏增加到適宜水平時,鈣的吸收,肌肉的強度和質量能隨之增加。攝入蛋白質不足會引起不適當的蛋白質代謝,可導致骨微結構的不利變化,從而降低骨強度。這些都表明足夠的蛋白質攝入對骨骼健康有益【8】。
有學者提出適量的牛奶和其他富含蛋白質食物,能夠更好蓄積老年人的骨量,尤其是老年男性【9】。通過橫向和縱向對1077位平均年齡在75歲的婦女進行調查,發現每日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與骨密度正相關【10】。
國民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顯示,每天攝入蛋白質小于46g,即使攝入大量的鈣(1200mg/d),與低鈣攝入(鈣攝入小于400mg,蛋白質攝入46g/d到70g/d)的婦女相比,骨折的風險更高。但是每日攝入蛋白質大于70g/d的婦女,鈣總攝入量每天也在1200mg以上,發生骨折的風險就明顯的降低,因此調查者認為在絕經后婦女中,適量的鈣只有與適量的蛋白質一起攝入才是降低骨折風險的關鍵【11】。
維生素C在骨骼健康方面具有以下幾點作用:1.減少骨吸收,從而對骨質量有保護作用;2.促進成骨細胞生長,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3.是骨基質主要成分膠原蛋白合成必不可少的輔助因子。因此,維生素C可能有助于加強骨質量,減少骨折風險【12】。骨質疏松是髖部發生骨折的主要影響因素,一項為時17年的調查研究進一步證明,維生素C對髖部骨折具有保護作用【8】。絕經后,由于雌激素的迅速降低,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研究人員發現,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顯著下降,而補充維生素C能有效地在可控制水平上恢復骨密度【13】。研究認為。卵巢切除能誘導骨和血漿中的氧化應激,氧化應激與骨密度下降有關聯,維生素C作為抗氧化劑能減少氧化應激反應【14】。
在正常人群的調查中,絕經前期且從未使用過雌激素的婦女,在增加維生素C每日攝入量長達10年以上時擁有較高的骨密度;而那些較年長的絕經后期婦女和服用過雌激素的婦女,盡管經常食入含豐富維生素C飲食其骨密度增加亦不明顯【15】。此研究表明,盡早補充維生素C,對骨密度有利。
參考文獻:
- 1.匡紅艷.鉛和維生素C對兒童骨發育影響研究進展.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醫學卷,2007,4(4):414-418.
- 2.張永喜,等.碳酸鈣和生物鈣對大鼠廢用性骨質疏松癥的作用.新鄉醫學院學報,1999,16(4):306-307.
- 3.邵卿,等.生物碳酸鈣對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癥模型的影響.藥學進展,2007,31(2):74-78.
- 4.Moschonis G1, Manios Y, Skeletal site-dependent response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parameters following a 12-month dietary intervention using dairy products fortified with calcium and vitamin D: the Postmenopausal Health Study. Br J Nutr. 2006,96(6):1140-8.
- 5.Heaney RP, Gallagher JC, Johnston CC,et al., Calcium nutrition and bone health in the elderly. Am J Clin Nutr. 1982,36(5):986-1013.
- 6.Bolton-Smith C, McMurdo ME, Paterson CR, Two-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vitamin K1 (phylloquinone) and vitamin D3 plus calcium on the bonehealth of older women. J Bone Miner Res. 2007 Apr;22(4):509-19.
- 7.Zhu K, Devine A, Dick IM, Effects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calcium-related analytes inelderly ambulatory Australian women: a five-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 ,93(3):743-9.
- 8.玉嬋.營養與骨質疏松.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3,33(2):170-174.
- 9.Tucker KL.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nutrition [J]. Curr.Osteoporos Rep, 2009, 7(4):111-117.
- 10.Devine A, Dick M, Is lam AF et al. Protein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lower limb bonemass in elderly women [J] . Am Clin Nutr,2005, 81(6):1423- 1488.
- 11.Yuna Zhong, M.D., M.S.P.H., Catherin e A.Association of total calcium and dietary protein intakes with fracture risk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The 1999–2002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J].Nutrition, 2009,25(6): 647-654.
- 12.Sahni S, Hannan MT, Gagnon D,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total and supplemental
vitamin C intake on the risk of hip fracture-A 17-year follow-up from the Framingham Osteoporosis Study[J]. Osteoporos Int, 2009, 20(11): 1853-1861. - 13.Arslan A, Orkun S, Aydin G, et al. Effects of ovariectomy and ascorbic acid supplement on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and bone mineraldensity in rats[J]. Libyan J Med, 2011[Epub ahead of print].
- 14.Basu S, Michaelsson K, Olofsson 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1, 288(1): 275-279.
- 15.Merrifield BF, Wagh MS , Thompson CC.Peroral transgastric organ resection: a feasibility study in pigs [J] .Gastrointest Endosc,2006, 63(4):693-697.
增強免疫力/抗疲勞:蛋白質+螺旋藻
主要作用:
補充人體長期用腦用體力狀態下亟需的營養素
迅速緩解身體壓力
減輕身體的疲倦感
營養需求人群:
長期用腦過多、精力不足的腦力工作者;
身體易疲倦、嗜睡、頭暈、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者;
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者。
營養知識: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是構成機體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質基礎,各種免疫細胞的生成及抗體的合成都需要蛋白質為原料或參與其過程。因此,蛋白質在免疫功能的調節中有重要作用【1】。螺旋藻屬堿性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膽固醇、易吸收等特點,并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多項研究表明,螺旋藻有緩解疲勞的作用。人體在疲勞狀態免疫力容易下降,通過同時補充蛋白質、螺旋藻,可在緩解疲勞的基礎上同時提升機體體液和細胞免疫力。
國內外研究結果:
國內外研究結果:
蛋白質在動物的生命過程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蛋白質是構成動物肌肉、皮膚、毛發等的基本成分,起傳導、運輸、支持、保護等作用。在機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起調節作用的激素、具有免疫和防御機能的細胞因子和抗體等,都是以蛋白質為主體構成的。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需要蛋白質不斷更新與修補損傷組織。機體攝取營養不足時,蛋白質可分解供能,維持機體的正常代謝活動。
河南省疾控中心在探討蛋白質粉對正常小鼠免疫調節作用時,發現蛋白質粉可明顯增強綿羊紅細胞誘導小鼠DTH能力,促進抗體生成細胞數的生成、ConA誘導的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能力和血清凝血素的生成;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能力和自然殺傷細胞活性。說明蛋白質粉對正常小鼠的細胞、體液免疫和單核-巨噬細胞功能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有促進作用,即具有增強免疫力功能【3】。
湖南省疾控中心在評價蛋白質粉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的研究中,按衛生部《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中增強免疫力功能檢驗方法,經口給予小鼠蛋白質粉30天,測定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指標,以及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結果小鼠的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小鼠的遲發型變態反應、抗體生成細胞數均得到顯著提高,表明蛋白質粉具有增強免疫力功能【4】
螺旋藻是一種藍藻門顫藻科水生植物,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水域。螺旋藻有多個品種,目前被廣泛開發利用的主要是鈍頂螺旋藻和極大螺旋藻。螺旋藻屬堿性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膽固醇、易吸收等特點,并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因此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聯合國世界食品協會推薦為“二十一世紀最理想的食品”。
近年,科學界發現螺旋藻有許多優異的保健功能,抗疲勞是其中最有特色的功能。
四川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院對螺旋藻產品的抗疲勞功能進行了檢驗和評價,結果表明:小鼠經補充螺旋藻后負重游泳時間明顯增加、爬桿時間顯著延長,表明:螺旋藻能顯著提高小鼠的運動耐力,增強機體對負荷耐受能力的功效。螺旋藻是以促使糖原儲備、降低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乳酸來發揮抗疲勞作用的,是以補償來實現抗疲勞功能的,這不同于某些保健品以促進儲備物質消耗來實現抗疲勞功能。因此,螺旋藻的抗疲勞作用具有不傷身,停用后不會出現更疲倦的現象【5】。
另一項研究觀察到螺旋藻能增強小鼠血清LDH活性,有效降低運動小鼠血乳酸水平,并能延長小鼠游泳時間【6】。補充螺旋藻后,與力竭運動組比較,螺旋藻力竭運動組力竭運動時間延長,提示它有抗運動疲勞作用【7】。研究表明,小鼠經飼喂螺旋藻后,小鼠的負重游泳時間明顯增加,在寒冷和高溫條件下存活能力明顯加強,表明螺旋藻能顯著提高小鼠的運動耐力,增強機體對負荷耐受能力的功效【8】。
綜上所述,多篇文獻顯示,螺旋藻粉具有緩解體力疲勞功能。
參考文獻:
1.林曉明,李勇.高級營養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215.
2.李立,王寧,張桂霞,等. 蛋白質粉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2010,20
(3):54-60.
3. 徐奇友,王常安,周長海,等. 飼料中大豆產品對雜交鱘幼魚生長和免疫的影響[J]. 上海海
洋大學學報.2009,18(2):167-173.
4. 劉秀英,胡怡秀,胡余明,等. 蛋白質粉增強免疫力實驗研究[J]. 中國熱帶醫學.2009,9(2): 249-250.
5.劉剛,何樹森,歐世平,等.螺旋藻抗疲勞保健功能的檢驗與評價[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
發,2001, 13(6):22-24.
6. 李春堅.螺旋藻抗疲勞作用的初步觀察[J].廣西預防醫學,1997,3(6):15-16.
7. 龐輝,何惠,李倩茗.螺旋藻抗運動性疲勞作用的實驗[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8):
200-201.
8. 萬小瑾,金磊.螺旋藻的抗疲勞作用研究.海峽藥學,2010,22(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