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葉酸,又名維生素B9, 屬于B族維生素,廣泛存在于酵母、動物肝臟及綠葉蔬菜等動植物食品中。葉酸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尤其是對孕婦和胎兒健康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推薦攝入量:
成人:400μg DFE/d(RNI:推薦攝入量)
DFE(葉酸當量,單位μg)=天然食物來源葉酸(μg)+1.7ⅹ合成葉酸(μg)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降低腫瘤、癌癥發生的風險
研究范圍:腫瘤、癌癥
文獻使用劑量:0.2~10mg /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惡性腫瘤的研究過程中,建立動物模型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為了觀察葉酸缺乏對腫瘤發生的影響,科學家們經常以實驗動物建立腫瘤模型,進行相關研究。
在新西蘭醫學中心,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動物實驗,把實驗大鼠分為兩組,分別喂飼葉酸和安慰劑,并注射致癌劑來誘導大鼠產生結腸癌。結果表明,在致癌劑的誘導下,補充葉酸的大鼠發生腫瘤的比例顯著低于無葉酸補充的大鼠[1],提示葉酸能夠降低大鼠發生結腸腫瘤的風險。
在國內開展的相關研究中,上海的研究人員以小獵犬為研究模型,觀察葉酸(20mg/d,15個月)對小獵犬胃癌發生的影響。結果發現:在癌癥誘導劑的作用下,補充高劑量葉酸的小獵犬發生胃癌的概率顯著低于未補充葉酸的小獵犬,表明葉酸在降低小獵犬的胃癌風險上起到重要作用[2]。
從上述結果可知,在動物實驗中,葉酸降低癌癥發生風險作用明顯。為了探究葉酸對人群腫瘤發生的影響,美國機構審查委員會進行了一項關于膳食營養素攝入與食管癌及胃癌發生風險的研究,發現葉酸的攝入能夠降低食管腺癌、食管鱗癌、賁門癌及胃癌(非賁門部分)的發生風險[3]。
同樣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長達15年的追蹤觀察,該研究在1980年到1994年間持續追蹤調查了研究對象膳食中葉酸的攝入量等資料,并記錄研究對象是否發生大腸癌。結果發現,膳食中葉酸攝入量高(大于0.4mg/d)者發生大腸癌的風險比葉酸攝入量低(小于0.2mg/d)者降低了48%。提示長期補充含葉酸可能降低發生大腸癌的風險[4]。
除了上述葉酸與消化道癌癥關系的研究外,英國科學家開展了一項人群試驗,給子宮頸不典型增生(子宮頸細胞異常增生,容易轉化為子宮癌)的婦女補充葉酸(10mg/d,3個月),結果發現:志愿者的子宮頸不典型增生可明顯逆轉。提示葉酸在降低女性宮頸癌風險中可能發揮作用[5]。
參考文獻:
- [1]Carvo ML, Mason JB, Dayal Y, et al. Folate deficiency enh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colonic neoplasia in dimethylhydrazine-treated rats[J]. Cancer Res, 1992, 52: 5002-5006.
- [2]Xiao SD, Meng XJ, Shi Y, et al. Interventional study of high dose folic acid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in beagles[J]. Gut, 2002, 50: 61-64.
- [3]Mayne ST, Risch HA, Dubrow R, et al. Nutrient intake and risk of subtypes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ncer[J]. Cancer Epidemilo Biomarkers Prev, 2001, 10: 1055-1062.
- [4]Giovannucci E, Stampfer MJ, Colditz GA, et al. Multivitamin use, folate, and colon cancer in women in the Nurses’Health Study[J]. Ann Inter Med, 1998, 129: 517-524.
- [5]Butterworth CE, Hatch KD, Gore H, et al. Improvement in cervical dysplasia associated with folic acid therapy in users of oral contraceptives[J]. Am J Clin Nutr, 1982, 35: 73-82
降低胎兒神經管畸形的發生風險
研究范圍:神經管畸形
文獻使用劑量:400~4000μg /d(微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神經管閉合是在胚胎發育的3~4周,懷孕早期缺乏葉酸是引起胎兒神經管畸形的主要原因,神經管畸形主要表現為脊柱裂和無腦畸形等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1]。
1991年,為了確定葉酸對降低神經管缺陷再發風險有無作用,英國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隨機雙盲干預試驗,給有神經管缺陷分娩史的婦女從妊娠后的12周開始,服用葉酸(4000μg/d),結果發現服用葉酸可使受試者分娩的胎兒再發生神經管缺陷的危險性大大降低[2]。
美國公共衛生署早于1992年就發出建議:為了降低胎兒發生諸如脊柱裂等神經管畸形的風險,準備懷孕的婦女需要堅持服用葉酸(400μg/d)[3]。
在國內的相關研究中,北京醫科大學選取了神經管畸形發生率較低的浙江省和江蘇省以及發生率較高的河北省共三個省份,開展了一項預防神經管畸形的健康公共項目,給這些地區的婦女孕前以及孕期補充葉酸(400μg/d),結果顯示浙江和江蘇兩省胎兒神經管畸形的發生風險降低了41%,河北省降低了79%。結果表明:無論在神經管畸形高發地區還是低發地區,婦女在妊娠前后服用葉酸均能降低神經管畸形發生的危險性[4]。
參考文獻:
-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第6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MRC Vitamin Study Research Group. Prevention of neural tube defects: results of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Vitamin Study[J]. Lancet, 1991, 338(8760): 131-137.
- [3]Centers f 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folic aci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ases of spina bifida and other neural tube defects[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 1992 , 41(RR-14):1-7.
- [4]李竹,李松,王紅,等. 中國婦女妊娠前后單純服用葉酸對神經管畸形的預防效果[J]. 中華醫學雜志,2007,80(7):493-498.
降低心腦血管問題的發生風險
研究范圍:心腦血管問題
文獻使用劑量:0.2~10mg /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加拿大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結果發現低血清葉酸濃度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1]。美國科學家對國民健康和營養狀況追蹤調查,發現血清葉酸含量低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也遠大于血清葉酸含量高者[2]。英國研究人員的研究也同樣發現血清葉酸含量低者更容易發生患冠狀動脈問題,葉酸缺乏可能加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3] 。而血清葉酸濃度可反映短期內膳食葉酸的攝入情況,因此冠心病的發生可能膳食葉酸攝入情況有關。
膳食中缺乏葉酸會使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高濃度同型半胱氨酸是動脈硬化和心血管問題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4]。研究顯示,葉酸缺乏不僅可通過增加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引起心血管問題, 也可直接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紊亂,促進心血管問題的發生發展[5]。
香港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試驗,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者服用葉酸(10mg/d,12個月)
試驗結果顯示:長期服用葉酸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動脈內皮功能,從而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風險[6]。此外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補充葉酸(5mg/d,6周)能夠通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途徑以及對血管內皮的直接保護作用,進而改善心血管功能[7]。
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人群,補充葉酸又有何作用呢?加拿大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針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人群的干預試驗,結果證實補充葉酸(5mg/d、4個月)能明顯降低該人群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進而保護心血管功能[8]。
參考文獻:
- [1]Morrison H I, Schaubel D, Desmeules M, et al. Serum folate and risk of fat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JAMA,275( 24): 1893-18961
- [2]Silberberg JS, C rooks RL, W odarczyk J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folate and coronary disease independent of homocysteine [J]. Am J Cardiol , 2001, 87( 8): 1003-10041
- [3]Giles WH, Kittner SJ, Croft JB, et al. Serum folate and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ults from a cohort of US adults[J]. Ann Epidem iol, 8( 8): 490-4961[4]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第6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 [5]楊永賓,譚延斌,毛絢霞等. 葉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 中國臨床營養雜志. 14(2): 136-139.
- [6]Woo KS, Chook P, Chan LL, et al. Long-term improvement in homocyste in levels and arterial endothelia l function after 1-year folic acid supp lementation [J]. Am J Med, 2002, 12( 7): 535-5391
- [7]Bellamy MF, McDowell IF, Ramsey MW, et al. Oral folate enhances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hyperhomocysteinaemic subjects [ J]. Eur J Clin Invest, 1999, 29( 8): 659-6621.
- [8]Title IM, Cummings PM, Giddens K, et al. Effect of folic acid and antioxidant vitamins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J Am Coll Cardiol, 2000, 36( 3): 758-7651
降低孕婦妊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
研究范圍:妊娠高血壓
文獻使用劑量:2.5mg/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妊娠高血壓屬于孕婦妊娠期間獨有的,可對母嬰的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一般會在妊娠期中表現為一過性高血壓和蛋白尿等相關問題 [1]。
為了探索補充葉酸與妊娠高血壓之間的關系,美國麻省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對婦女(從未生育過畸形新生兒的婦女)進行了回顧性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孕期補充葉酸能夠孕婦降低發生妊娠高血壓的風險[2]。
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的醫生進行了一項人群干預試驗,從妊娠18周開始,給孕婦補充葉酸(2.5mg/d)至妊娠34-37周,結果發現服用葉酸的孕婦發生妊高癥的風險著低于未服用葉酸的孕婦,提示補充葉酸可能是降低妊高癥發生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3]。
參考文獻:
- [1] 馮 翰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對新生兒出生結局的影響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4,4(21):26-28.
- [2]王剛. 母體和臍帶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葉酸和維生素B12水平與先兆子癇關系的研究[J]. 內蒙古中醫藥,2011,19:95-96.
- [3]尹國武, 楊夢庚, 方寶珠.妊高征產婦靜脈血和臍血及乳汁中葉酸濃度測定及意義[ J]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1997 , 5(6):49-50
概述:
鐵是人體中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重要成分,長期鐵缺乏時容易造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同時,鐵對呼吸和能量代謝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薦攝入量:
12mg/d(毫克/天,成年男性)
20mg/d(成年女性)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改善貧血問題
研究范圍:缺鐵性貧血
文獻使用劑量:4-100mg/d(毫克/天)(不同人群使用劑量不同)
國內外研究結果: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能夠參與氧的運輸和組織呼吸過程。由于鐵攝入量不足、吸收量減少、需要量增加、鐵利用障礙或丟失過多會引起缺鐵性貧血的發生[1]。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針對不同人群的缺鐵性貧血展開了大量的實驗研究:
1.孕產婦
孕婦由于血容量增大,紅細胞數量增加,對鐵的需求也相應增加,此外,妊娠反應所致的胃腸不適,使得鐵的攝入量減少,因此孕婦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之一。
為了探究補鐵對孕期缺鐵性貧血的影響,印度和巴黎的研究人員先后開展了2項隨機對照人群試驗,給孕晚期的婦女補充鐵劑(30-100mg/d),結果顯示:孕晚期婦女補鐵后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風險大大降低[2,3]
孕期發生缺鐵性貧血除外對孕婦自身健康產生影響外,對其體內胎兒的健康也會有不利影響。為了探究孕婦貧血對其體內胎兒所產生的不良影響,新西蘭的科學家收集了國際上60項相關的人群試驗結果,開展了一項meta分析(對具備特定條件的、同課題的諸多研究結果進行的綜合分析),結果發現孕期缺鐵性貧血是早產和產生低體重新生兒的危險因素之一[4] 。
那么孕期補鐵能否降低早產和低體重新生兒的發生風險呢?對此,西班牙科學家開展了一項回顧性病例對照調查,該研究分析比較了生產低體重和正常體重新生兒的產婦在懷孕期間體內鐵含量水平,結果發現,懷孕期間保證體內豐富的鐵含量能夠減少其所生新生兒低體重的發生風險[5]。
妊娠中、晚期是胎兒生長發育迅速的階段,這一時期出現缺鐵的風險大大增加[1]。美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給懷孕的婦女在孕20周開始補充鐵劑(30mg/d)直至孕26周結束,結果同樣發現,孕中期補充鐵劑能夠減少早產和低體重新生兒的發生風險[6]。
此外,產婦由于生產過程中失血也常常容易發生產后貧血。為探究補鐵對產后貧血的作用,希臘科學家開展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連續4周給生完孩子的產婦補充鐵劑(100mg/d),結果發現,補鐵能夠顯著改善產后貧血的問題[7]。
2.新生兒
低出生體重兒是指出生時體重低于2.5kg的新生兒,常常由于遺傳、營養不良、多胎、早產、胎盤異常等原因引起。而由于身體各器官發育不成熟,適應性與抵抗力差,低出生體重兒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針對低出生體重兒的缺鐵性貧血問題,印度和瑞典的科學家先后開展了2項隨機對照人群試驗,連續1-4.5個月給低出生體重新生兒補充鐵劑(4-7.5mg/d),結果發現,補鐵能夠有效降低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風險,促進嬰兒的健康成長[8,9]。
3.嬰幼兒
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充足的營養將為一生的體力和智力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微量元素鐵的缺乏將會影響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加拿大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連續9個月給嬰幼兒補充鐵劑(12.8mg/d),結果發現,鐵的補充可以減少嬰幼兒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風險,并且能夠避免因缺鐵導致的嬰幼兒發育延緩[10]。
此外,西班牙科學家進行了一項隨機雙盲試驗,給嬰幼兒持續4個月喂食鐵強化牛奶(500ml/d),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用普通牛奶和鐵強化牛奶喂養的嬰幼兒的鐵儲存水平發現:補鐵能夠提高嬰幼兒體內的鐵儲存水平,降低嬰幼兒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風險[11]。
4.兒童、青少年
缺鐵性貧血是兒童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營養素缺乏問題[12]。針對兒童期缺鐵性貧血問題,伯明翰兒童醫院進行了一項人群研究,給缺鐵性貧血或處于缺鐵狀態的兒童補充鐵劑,結果發現,補鐵能夠明顯改善兒童體內的鐵含量,提高體內血紅蛋白水平 [13]。
青少年處在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對鐵的需求量變大,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由于月經初潮的來臨,更是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問題。羅馬國際食品營養研究中心調查分析了歐洲青少年血紅蛋白和膳食鐵攝入的情況,結果發現青春期女生的鐵消耗明顯多于青春期男生。這提示,對于青春期女孩而言,更應該保證充足鐵的攝入,降低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風險[14]。
參考文獻:
-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六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 [2] Iyengar L, Apte SV, Prophylaxis of anemia in pregnancy. Am J ClinNutr.1970,23(6):725-30
- [3]Preziosi P1, Prual A, Galan P, et al., Effect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on the iron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consequences for newborns. Am J ClinNutr. 1997,66(5):1178-82
- [4]Pe?a-Rosas JP, De-Regil LM, Dowswell T, Viteri FE. Daily oral iron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Dec 12;12:CD004736.
- [5]Palma S1, Perez-Iglesias R, Prieto D, et al., Iron but not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reduces the risk of low birth weight in pregnant women without anaemia: a case-control study.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8,62(2):120-4.
- [6]Siega-Riz AM1, Hartzema AG, Turnbull C, et al., The effects of prophylactic iron given in prenatal supplements on iron status and birth outcom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Obstet Gynecol. 2006,194(2):512-9.
- [7]Giannoulis C1, Daniilidis A, Tantanasis T,et 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iron sucrose for treating anemia in postpartum women.Hippokratia. 2009,13(1):38-40.
- [8]Aggarwal D1, Sachdev HP, Nagpal J,et al.,Haematological effect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in breast fed 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rch Dis Child. 2005,90(1):26-9.
- [9]Berglund S1, Westrup B, Domell?f M, Birth Weight InfantsIron Supplements Reduce the Risk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Marginally Low.Pediatrics. 2010,126(4):e874-83.
- [10]Moffatt ME1, Longstaffe S, Besant et al.,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psychomotor decline in high-risk infants through use of iron fortified infant formul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Pediatr. 1994 ,125(4):527-34.
- [11]Maldonado Lozano J1, Baró L, Ramírez-Tortosa MC, et al., Intake of an iron-supplemented milk formula as a preventive measure to avoid low iron status in 1-3 year-olds. AnPediatr (Barc). 2007,66(6):591-6.
- [12] UNICEF. The state of the world children 2001[M]. New York:UNICEF Publications,2001:122
- [13]Daly A1, MacDonald A, AukettA,et al., Prevention of anaemia in inner city toddlers by an iron supplemented cows' milk formula. Arch Dis Child. 1996 ,75(1):9-16.
- [14]Ferrari M1, Mistura L, Patterson E,et al., Evaluation of iron status in European adolescents through biochemical iron indicators: the HELENA Study. Eur J ClinNutr. 2011,65(3):340-9.
增強運動耐力,改善訓練期間情緒和運動表現
研究范圍:運動員
文獻使用劑量:200mg/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為了探究補鐵對于運動表現的影響,美國科學家開展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連續8個星期給志愿者補充鐵劑(20mg/d),觀察志愿者在基礎訓練和長跑運動前后的表現,發現補充鐵劑能夠激發訓練期間的活力,使得運動時情緒更為高漲[1]。
研究資料顯示,女性運動員常常更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問題[2]。塞爾維亞和美國科學家先后開展了2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給缺鐵的女性運動員補充鐵(20mg/d),結果均發現,鐵的補充可以有效地改善缺鐵女性運動員的鐵缺乏問題,并且顯著增強體能[2,3]。
參考文獻:
- [1] McClung JP1, Karl JP, Cable SJ,et al.,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in females oldiers during military training: effects on iron status,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mood. Am J Clin Nutr. 2009,90(1):124-31.
- [2] DellaValle DM. Iron supplementation for female athletes: effects on iron statu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Curr Sports Med Rep. 2013 Jul-Aug;12(4):234-9.
- [3] Radjen S1, Radjen G, Zivoti?-Vanovi? M, et al., Effect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on maximal oxygen uptake in female athletes. Vojnosanit Pregl. 2011,68(2):130-5.
概述:
維生素A,又名視黃醇、抗干眼病維生素。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在動物肝臟、蛋類等食物中含量較為豐富。深色蔬菜和胡蘿卜中富含的胡蘿卜素屬于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在人體中能轉化成維生素A。
推薦攝入量:
成年:800μg RAE/d(微克視黃醇當量/天)(男性),700 μg RAE/d(女性)(1IU維生素A≈0.3μg視黃醇)(RNI,推薦攝入量)參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維持正常視覺功能
研究范圍:暗適應能力、干眼癥、視疲勞
文獻使用劑量:維生素A750 IU (國際單位) /天(1IU維生素A≈0.3μg視黃醇)
國內外研究結果:
當人從亮處進入暗處,視覺需要等視紫紅質再生到一定的水平后才逐漸恢復,這一過程稱為暗適應[1]。暗適應的快慢與體內維生素A的營養狀況密切相關[2],若維生素A不足,暗適應恢復時間延長[3]。
煤礦工人長期在低照度環境中作業,暗適應能力是該人群一項至關重要的健康指標, 華北煤炭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針對煤礦井下作業者,進行膳食調查和營養缺乏檢查以及暗適應能力測試,發現井下人群服用維生素A(來源于魚肝油丸,1500IU/d)后,快速暗適應時間與強光刺激后暗適應恢復時間均有明顯改善,即維生素A能夠縮短暗適應時間,提高暗適應能力[4]。
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上皮細胞過度角化,淚腺、腮腺和腺體萎縮,角結膜上皮角化和鱗狀化,引起干眼癥問題。美國科學家評價了維生素A在緩解干眼癥問題的效果發現:維生素A能夠有效地緩解眼睛干澀問題,除此之外,志愿者的視力也有所提高[5]。
青少年眼睛過度疲勞和不科學用眼常常造成近視的發生,預防視疲勞是控制近視發生的重要措施。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的一項研究中,給予青少年視疲勞者連續一個月補充維生素A(0.23 mg/d),研究結果顯示,志愿者服用維生素A后視力明顯改善,視疲勞減輕,雙眼明視持久度提高,并且眼脹、眼痛、畏光、視干澀等問題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6]。
參考文獻:
- [1]Bridges, C. D. B. (1976). Vitamin A and the role of the pigment epithelium during bleaching and regeneration of rhodopsin in the frog eye. 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 22, 435-455.
- [2]Vihtelic, T. S. & Hyde, D. R. (2000). Light-induced rod and cone cell death and regeneration in the adult albino zebrafish (Danio rerio) retina. Journal of Neurobiology, 44, 289-307.
- [3]Abbott-Johnson, W. & Kerlin, P. 2014 Chapter 30 - Vitamin A, Zinc, Dark Adaptation, and Liver Disease. In Handbook of Nutrition, Diet and the Eye. V. R. Preedy, ed. Pp. 301-310.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 [4]李占山,胡金梅,周瑞華。維生素A對煤礦井下作業人員夜視功能的影響。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2,4(4):409-411.
- [5]Tseng, S. C., Maumenee, A. E., Stark, W. J., Maumenee, I. H., Jensen, A. D., Green, W. R. & Kenyon, K. R., 1985 Topical retinoid treatment for various dry-eye disorders. Volume 92, 717-727.
- [6]周淡宜,王茵,徐水祥。越橘提取物復合維生素A對改善視疲勞的實驗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17(7):1296-1298.
促進生長發育,改善貧血
研究范圍:改善營養狀態,促進生長發育
文獻使用劑量:2000-20萬IU(國際單位)
國內外研究結果:
維生素A在體內與某些受體結合能調節相關基因的表達,對細胞分化和生長起重要作用[1]。兒童缺乏維生素A時,往往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等表現[2]。
為了研究維生素A與兒童體格生長的關系,印度尼西亞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隨機社區試驗,給兒童補充維生素A(20萬IU,一年2次補充),觀察到維生素A對兒童體重及上臂圍增長有明顯促進效果[3]。
為了解維生素A對我國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對國內貧困地區兒童進行了人群試驗,結果表明:與未補充維生素A的兒童相比,補充維生素A的兒童體重和身高均有顯著增加 [4] 。
印度尼西亞為了探究維生素A強化食品的效果,將維生素A強化到味精中對兒童進行補充,發現使用維生素A強化味精的兒童身高增長高于對照兒童,除此之外,兒童血紅蛋白含量也有顯著增加,這一研究結果被發表在了著名的醫學期刊《美國臨床營養雜志》上,維生素A對兒童健康的促進作用受到廣泛關注[5]。
最近,重慶醫科大學研究人員隨機抽取了200多名學生,進行維生素A補充的人群試驗,其中干預組一次性服用維生素A20萬IU,對照組不接受維生素A補充。結果發現補充維生素A可能改善膳食結構不合理兒童的血紅蛋白水平和體重減輕問題[6]。
參考文獻:
- [1]Gaemers, I. C., Sonneveld, E., Pelt, A. M. M. v., Schrans, B. H. G. J., Themmen, A. P. N., Saag, P. T. v. d. & Rooij, D. G. d. (1998). The Effect of 9-cis-Retinoic Acid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 Spermatogonia and Retinoid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 in the Vitamin A-Deficient Mouse Testis. Endocrinology, 139, 4269-4276.
- [2]West, K. P. (2002). Extent of Vitamin A deficiency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and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2, 2857-2866.
- [3]West, K. P., Djunaedi, E., Pandji, A., Kusdiono, Tarwotjo, I. & Sommer, A. (1988).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 and growth: a randomized community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48, 1257-1264.
- [4]陳曉蘭,劉艷玲。維生素A對人和動物營養與毒性研究進展。飼料研究,2010,(3):36-38.
- [5]Muhilal, Permeisih, D., Idjradinata, Y. R., Muherdiyantiningsih & Karyadi, D. (1988). Vitamin A-fortified monosodium glutamate and health, growth, and survival of children: a controlled fiel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48, 1271-1276.
- [6]曹驕陽。補充雞蛋和維生素A改善重慶市巫溪縣寄宿制中小學學生的營養狀況。碩士畢業論文,2013.
參與免疫調節,增強免疫力
研究范圍:免疫力低下
文獻使用劑量:3000 IU-20萬IU
國內外研究結果:
四川大學的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A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1]。維生素A缺乏的兒童,其呼吸道感染發生率為正常兒童的2倍,腹瀉發生率則正常兒童為3倍[2]。
首都兒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進行檢測,測定其維生素A水平與免疫功能變化,結果顯示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的血清中維生素A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兒童水平,即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的維生素A顯著缺乏,同時伴有免疫功能紊亂[3],也就是說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體內維生素A含量低于正常水平,這可能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進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反復不斷的原因。
首都兒科研究所研究了維生素A對肺炎的影響,研究人員給予肺炎兒童志愿者在常規服用藥物的基礎上額外口服維生素A(3000 IU/天),結果顯示服用維生素A能夠加快肺炎兒童志愿者的恢復速度,降低復發率 [4]。
對于6月齡以內的嬰兒,肺炎球菌感染若控制不及時常常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給印度南部(該地區兒童常見維生素A缺乏)的新生兒在出生時補充維生素A(7mg/次,共補充2次),結果發現:補充維生素A可降低嬰幼兒肺炎球菌相關性疾病的死亡率[5]。
非洲的一所兒童醫院將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兒童志愿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一次性口服維生素A( 20萬IU),另一組口服安慰劑,結果發現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兒童補充維生素A后,下呼吸道感染問題恢復明顯加快 [6]。
維生素A除了有利于緩解呼吸道感染外,對改善腹瀉也起到一定作用。首都兒科研究所的研究發現,給予腹瀉兒童一次性補充維生素A(5萬-10萬IU/天)有利于降低腹瀉兒童發生感染性疾病的幾率。這可能是因為補充維生素A增強了皮膚及粘膜組織對細菌和病毒攻擊的防御能力,有利于打破維生素A缺乏與腹瀉間的惡性循環。維生素A能夠很好地降低兒童腹瀉發生的風險,對于腹瀉控制起到積極作用[4]。
綜上所述,維生素A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由于免疫力低下導致的呼吸道感染和腹瀉,這一作用已得到充分驗證。這可能是通過調節細胞和體液免疫實現,也可能與增強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活力以及改變淋巴細胞的生長或分化有關,此外維生素A還可促進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和分化,這也有利于抵抗外來致病因子的作用 [7]。
參考文獻:
- [1]李婷欣,李云。維生素A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生命的化學,2005,25(1):56-58.
- [2]陳曉蘭,劉艷玲。維生素A對人和動物營養與毒性研究進展。飼料研究,2010,(3):36-38.
- [3]魯杰,吳莎,蔡玲玲。學齡前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維生素A水平與免疫功能變化。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2(18):100-103.
- [4]談藏文,吳光馳,周新宇。維生素A對腹瀉、肺炎的預防及輔助治療。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2,17(1):54-55
- [5]Julien, M. R., et al., (1999).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vitamin A in Mozambican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nonmeasles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 4, 794-800.
- [6]Coles, C. L., Rahmathullah, L., Kanungo, R., Thulasiraj, R. D., Katz, J. Santhosham, M. & Tielsch, J. M. (2001). Vitamin A supplenmentation at birth delays Pneumococal colonization in South Indian infant.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1, 255-261.
- [7]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第6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抑制腫瘤生長,抗癌
研究范圍:腫瘤、癌癥
國內外研究結果:
惡性黑素瘤是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惡性程度高。研究認為,維生素A的中間代謝產物(維甲酸)能抑制惡性黑素瘤細胞的侵襲[1]。維生素A作為抗氧化劑可以直接或間接-阻斷癌變過程,降低癌癥發生發展的風險[2]。
早在1980年,英國科學家開展了一項研究前瞻性研究,對16000 名男性受試者的冰凍血清作了分析,發現血清維生素A水平較低的男性發生癌癥的危險性是正常男性的2.2倍,且血清維生素A水平偏低是肺癌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就是說血清維生素A水平偏低可能會增加癌癥發生的風險,這一研究結果被發表在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維生素A與癌癥的關系開始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3]。
同樣,在挪威科學家進行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中,研究人員對8000多名男性進行了5年的隨訪,發現日常飲食中維生素A的攝入和吸煙所致肺癌的發生率呈相反關系,也就是說維生素A的攝入可能會降低由吸煙引起的肺癌的發生風險[4]。
對于癌癥志愿者,其體內的維生素A水平也與正常人有所不同。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者隨訪觀察美國志愿者達14年之久,對所發生的癌癥志愿者的血清樣本作了檢查并與對照組配對進行比較,發現癌癥志愿者的血清維生素A水平相當低,且隨血清水平的降低,發生癌癥的危險性逐漸升高[5]。
參考文獻:
- 【1】李薈元。維生素A類藥物抗惡性黑瘤的研究進展。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6,22(5):388-391.
- 【2】方桂紅,程莉。維生素 A 的生理功能及毒性研究進展。輕工科技,2012, (8):10-15.
- 【3】Wald, N., Idle, M., Boreham, J. & Bailey, A. (1980). Low serum- Vitamin A and subsequent risk of cancer. The Lancet, 316, 813-815.
- 【4】Bjelke, E., (1975). Dietary vitamin A and human lung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5, 561-565.
- 【5】Kark, J. D., Smith, A. H., Switzer, B. R. & Hames, C. G. (1981). Serum Vitamin A (retinol) and cancer incidence in Evans county, Georgia.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66, 7-16.
概述:
維生素E,也稱生育酚(tocopherol),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又稱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維生素之一。
推薦攝入量:
成人:14α- mg TE /d(α生育酚當量/天)(AI,適宜攝入量)
膳食中總α-生育酚當量(mg)=1*α-生育酚(mg)+0.5*β-生育酚(mg)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抗氧化作用
研究范圍:氧化損傷
國內外研究結果:
維生素E是氧自由基的清道夫,它與其他抗氧化物質以及抗氧化酶等一起構成體內抗氧化系統,保護生物膜以及其他蛋白質免受自由基攻擊[1]。為探究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研究人員開展了一系列細胞、動物和人群試驗:
第三軍醫大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細胞實驗,觀察維生素E對體外培養大鼠肝細胞抗脂質過氧化影響。結果發現,維生素E對體外培養肝細胞有較強的抗脂質過氧化及保護作用。換言之,維生素E能夠減輕細胞內氧化損傷,起到顯著的抗氧化作用[2]。
印度科學家開展了一項動物實驗,給氧化損傷的大鼠補充維生素E,實驗結果發現,補充維生素E后大鼠體內脂質氧化產物水平顯著降低,與此同時,抗氧化酶活性明顯上升。這提示,維生素E能夠顯著提升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損傷[3]。
運動會加速體內氧化反應的發生,日本科學家開展了一項人群試驗考察補充維生素E對運動所產生氧化損傷的緩解作用。在給劇烈運動的志愿者補充維生素E后,發現其體內的脂質過氧化產物含量顯著下降,這提示維生素E能夠降低人體內的氧化損傷,起到顯著的抗氧化作用[4]。
參考文獻:
-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第6版
- [2]. 向德棟,王宇明,李奇芬.維生素 E 對培養肝細胞抗脂質過氧化作用的影響[J].重慶醫學,2001:30(6)502- 503
- [3].Singh K.Bhori M.α-Tocopherol mediated amelioration of camptothecin-induced free radical damage to avert cardiotoxicities. Hum Exp Toxicol. 2014 Oct 10. pii: 0960327114533577.
- [4].Sumida, S., Tanaka, K., Kitao, H. & Nakadomo, F., 1989. Exercise-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 and leakage of enzymes before and after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
研究范圍:免疫低下
國內外研究結果:
基礎研究資料顯示,維生素E能夠促進抗體產生,增強免疫細胞功能(尤其是增強T淋巴細胞功能),進而維持正常的免疫系統功能,提升免疫力[1]。
人體內維生素E水平與免疫功能有何關系呢?為了探究這一問題,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人群調查研究,選取健康青年志愿者進行體格檢查,測定他們體內維生素E含量和免疫相關指標(血清免疫球蛋白、淋巴細胞)水平。研究結果顯示,體內維生素E含量越高T淋巴細胞數量就越多,這提示,體內維生素E含量與免疫系統功能密切相關[2]。
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免疫系統功能逐漸衰退,免疫力下降。美國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針對老年人的人群干預試驗,連續235天給老年人補充維生素E(60~800mg/d),通過檢測老年人體內的免疫活性物質來評價其免疫功能。結果顯示,與未補充維生素E的老年人相比,補充維生素E后,老年人免疫系統功能顯著增強。換言之,維生素E能夠有效地提高老年人免疫力[3]。
維生素E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還表現在抑制體內病毒的作用上,美國科學家開展了一項人群試驗,發現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陽性者體內高含量的維生素E可抑制病毒的復制,降低病毒的活性。這提示,維生素E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病毒感染問題[4]。
參考文獻:
- [1]Liang, B., Marchalonis, J. J. & Watson, R. R. (1997). Prevention of immune dysfunction, vitamin E deficiency, and loss of Cryptosporidium resistance during murine retrovirus infection by T cell receptor peptide immunization. Nutrition Research, 17, 677-692.
- [2]林曉明。維生素E與人體免疫功能關系的研究。北京醫科大學學報,1994, 26 (4): 270.
- [3]Meydani, S. N., Meydani, M., Blumberg, J. B., Leka, L. S., Pedrosa, M., Diamond, R. & Schaefer, E. J. (1998).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of supplementation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vitamin E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8, 311-318.
- [4]Graham, S., Baeten, J., Richardson, B., Bankson, D., Lavreys, L., Ndinya-Achola, J., Mandaliya, K., Overbaugh, J. & McClelland, R. S. (2007). Higher pre-infection vitamin E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 in HIV-1-infected Kenyan women: a prospective study.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7, 63.
降低心腦血管問題的發生風險
研究范圍: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
文獻使用劑量:100-400 mg/d
國內外研究結果: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問題之一,高血壓已成為心血管問題發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嚴重威脅人體健康。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加快,高血壓問題的發生也越來越呈現年輕化[1]。
為了探究維生素E對高血壓的影響效果,伊朗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三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給輕度高血壓志愿者(收縮壓140-160 mmHg,舒張壓90-100 mmHg)補充維生素E(134mg/d),在補充維生素E持續27個星期后測量志愿者的血壓發現,收縮壓下降了24%,舒張壓下降了12%。這提示補充維生素E可以穩定血壓水平,保護心腦血管健康[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尤其是動物脂肪越來越多的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再加上運動量減少等因素,高血脂癥發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而研究資料表明,高血脂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腦中風、冠心病等的危險因素[3]。
維生素E對血脂水平的調節有何作用呢?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人群干預試驗,連續5個星期給志愿者額外補充維生素E(100~200 mg/d),結果發現補充維生素E能夠顯著降低志愿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過高會引發心腦血管問題)的水平。換言之,維生素E能夠有效地調節血脂水平[4]。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俗稱“冠心病”,也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山東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人群干預試驗,連續60天給冠心病志愿者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E膠囊0.2g~0.4g/ d),結果發現,補充維生素E后冠心病者血清中有害氧化產物丙二醛水平下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顯著上升。這提示,維生素E能夠通過發揮抗氧化作用進而阻止冠心病的發展,促進心血管健康[5]。
參考文獻:
- [1] 陳理聲, 姚洪章, 鐘福華, 等. 玉林市社區居民高血壓流行特征及影響因素[J]. 現代預防醫學, 2006, (33): 1804-1807.
- [2] Boshtam M, Rafiei M, Sadeghi K, et al. Vitamin E can reduce blood pressure in mild hypertensives[J]. Int J Vitam Nutr Res,2002,72(5):309-314.
- [3]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 中華心血管疾病雜志.2005.02(33):109-112.
- [4]Singh, I., Turner, A. H., Sinclair, A. J., Li, D. & Hawley, J. A., 2007Effects of gamma-tocopherol supplementation on thrombotic risk factor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6, 422-428.
- [5] 李敬德,張靜秋.維生素在冠心病患者中抗氧化作用的臨床研究[M].濱州醫學院學報,1999,22(3):239- 241.
概述:
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不僅是構成機體骨骼、牙齒的主要成分,也是維持機體凝血、神經信號傳導、肌肉收縮等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或缺的常量元素。
推薦攝入量:
成人:800 mg/d(毫克/天);(RNI:推薦攝入量)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增加骨鹽含量和骨質密度,促進骨骼健康
研究范圍:兒童、孕婦、中老年人
文獻使用劑量:768~1200mg/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在人的一生中,兒童青少年時期、妊娠期和中老年時期骨質變化較大,也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重點關注這三類人群的骨骼健康狀況。
一、兒童青少年
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機體為滿足快速的新陳代謝需求,對鈣的需求量顯著上升。為了解兒童青少年補鈣對他們體內骨質含量和骨密度的正常增長的影響,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綜述了國際上19項人體隨機對照實驗(RCT),結果顯示:兒童青少年在基礎膳食平均鈣攝入量為745mg/d的條件下,如果每天平均補充鈣768mg,能夠顯著促進全身和橈骨的骨密度增加[1] 。
由于不同國家的人群體質差異比較大,那對于國內的兒童青少年來說,補鈣對骨質含量和骨密度又有怎樣的影響呢?中山大學的研究團隊對青春前期女童進行為期兩年的補鈣干預實驗,結果顯示,每天補鈣(1000mg)有助于她們的骨密度和骨質含量的增長。換言之,對于國內的兒童青少年,增加鈣的攝入量可能有助于他們骨質含量和骨密度的增長[2]。
二、妊娠期
由于妊娠婦女血容量增加,加之胎兒從母體攝取大量的鈣以供生長發育的需要,使妊娠婦女對鈣的需要量顯著增加。當妊娠婦女鈣輕度或短暫性不足時,母體血清鈣濃度降低,繼而甲狀旁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加速母體骨骼和牙齒中鈣鹽溶出,滿足胎兒對鈣的需要[3]。
當缺鈣嚴重或長期缺鈣時,母親可發生小腿抽筋或手足抽搐,嚴重時導致骨質軟化癥,胎兒也可發生先天性佝僂病。因此,孕婦應增加含鈣豐富的食物,膳食中鈣攝入不足時亦可適當補充一些鈣制劑[3]。
美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隨機交叉試驗顯示:孕晚期補鈣(1200mg/d)有助于減少妊娠末三個月孕婦的骨轉化,也就是說補鈣有助于妊娠期婦女的骨骼健康[4]。
三、中老年期
隨著社會經濟和醫學保健事業的發展,人類壽命將逐漸延長,老年人口比例不斷增加。老年人的鈣吸收率降低,一般低于20%,對鈣的利用和儲存能力低,容易發生鈣攝入不足或缺乏引發骨骼健康問題[3]。
在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meta分析(對具備特定條件的、同課題的諸多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的一類統計方法),綜合分析了29項相關的研究,探究鈣對50歲以上中老年人骨密度及骨折影響, 結果顯示補鈣(800~1200mg/d)可使各種骨折的風險降低,同時降低髖骨和腰椎的骨質流失,并且鈣和維生素D(VD)同時補充的效果優于單獨補鈣效果[5]。
參考文獻:
- [1]Winzenberg T, Shaw K, Fryer J, et al. Effects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density in healthy children: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BMJ 2006;333:775-781。
- [2]柳楨, 李星, 肖新才, 等. 鈣攝入量對青春前期女童骨量增長的影響—兩年隨機干預實驗. 營養學報 2009;31:241-5.
- [3]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 [4]Janakiraman V, Ettinger A, Mercado-Garcia A, et al. Calcium supplements and bone resorption in pregnancy: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Am J Prev Med 2003;24:260-4.
- [5]Tang BM, Eslick GD, Nowson C, et al. Use of calcium or calcium in combination with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to prevent fractures and bone loss in people aged 50 years and older: a meta-analysis. Lancet 2007;370:657-66.
降低骨質疏松發生的風險,改善骨質疏松問題
研究范圍:骨質疏松
文獻使用劑量:600~3000mg/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骨質疏松是由于膳食鈣攝入不足等原因引起的骨密度降低,進而導致機體出現骨痛甚至脆性骨折等一系列問題[1]。絕經后婦女和中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狀態,常常是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
絕經后女性易發生骨質疏松,因為絕經后的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降低,而導致骨丟失加速。美國科學家給予絕經后婦女持續4年每天口服鈣劑,試驗結果表明,鈣劑能夠減少絕經后婦女由于年齡增長而引起的骨質丟失[2]。此外,韓國[3]和北愛爾蘭[4]的兩項人群干預試驗研究也同樣證實了絕經期后婦女補鈣能夠促進骨骼合成和減少骨丟失,從而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幾率。
由于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希臘科學家對鈣(1200mg/d)與VD(300IU/d單位/天)聯合補充和單獨補鈣(1200mg/d)效果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能夠增強絕經后女性的骨盆、脊柱和總骨質密度[5],并且聯合補充鈣和維生素D對絕經后婦女骨骼健康的促進效果要顯著強于單獨補鈣的效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機體對鈣的吸收減弱,骨質大量丟失,也極易發生骨質疏松等骨骼方面問題[6],因此在中老年階段,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風險至關重要。英國科學家給尚未患骨質疏松的老年女性志愿者,連續兩年聯合補充鈣(1000mg/d)和維生素D(400IU/d),發現志愿者骨密度在補鈣后大大提高[7]。
骨質疏松最為常見的后果是發生脆性骨折,為了解補鈣與老年人骨折風險的關系,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雙盲試驗,連續5年給予老年人補充鈣劑(1200mg/d)和維生素D(1000IU/d),試驗結果顯示:與同齡段未補鈣人群相比,聯合補鈣和維生素D后老年人的骨折發生率明顯減少[8]。
補鈣可以減少老年人骨質疏松和骨折的發生風險,那么對于發生過骨健康問題老年人,補鈣對他們的骨骼健康又有何影響呢?丹麥科學家選取了發生過臀部和上肢骨折的志愿者,給他們口服安慰劑或鈣(3000mg/d)和維生素D(1400IU/d),試驗結果顯示:長期補充鈣和維生素D減少了發生過骨折老人的骨質流失;增加了他們的骨密度;換言之,補鈣對發生過骨折的老年人的骨骼健康同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9]。
參考文獻:
- [1]葉山東,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 安徽醫學,2009,30(11):1261-1262.
- [2]Riggs BL, O'Fallon WM, Muhs J, O'Connor MK,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serum 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 bone turnover, and bone lossin elderly women. J Bone Miner Res. 1998,13(2):168-74.
- [3]Choi JS, Park MY, Kim JD,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olycalcium for improving bio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 a 4-week open-label clinical study. J Med Food. 2013,16(3):263-7.
- [4]Slevin MM, Allsopp PJ, Magee PJ,et al., Supplementation with calcium and short-chain fructo-oligosaccharides affects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but not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J Nutr. 2014,144(3):297-304.
- [5]Moschonis G1, Manios Y, Skeletal site-dependent response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parameters following a 12-month dietary intervention using dairy products fortified with calcium and vitamin D: the Postmenopausal Health Study. Br J Nutr. 2006,96(6):1140-8.
- [6]Heaney RP, Gallagher JC, Johnston CC,et al., Calcium nutrition and bone health in the elderly. Am J Clin Nutr. 1982,36(5):986-1013.
- [7]Bolton-Smith C, McMurdo ME, Paterson CR, Two-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vitamin K1 (phylloquinone) and vitamin D3 plus calcium on the bonehealth of older women. J Bone Miner Res. 2007 Apr;22(4):509-19.
- [8]Zhu K, Devine A, Dick IM, Effects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calcium-related analytes inelderly ambulatory Australian women: a five-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 ,93(3):743-9.
- [9]Hitz MF, Jensen JE, Eskildsen PC.et 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 recent low-energy fracture: effect of 1 y of treatment with calcium and vitamin D. Am J Clin Nutr. 2007,86(1):251-9.
緩解經前綜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研究范圍:經前綜合征
文獻使用劑量:1000~1238mg/d(毫克/天)
國內外研究結果:
經前綜合征(PMS)是女性月經前的一種綜合征,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腹脹、乳房疼痛、焦慮、情緒波動、疲勞以及易激惹等。流行病統計調查數據顯示有80%-90%的女性都有月經經前不適的經歷,其中有3%-8%的女性有嚴重的經前期綜合征,女性月經前的各種不適已經影響到了她們的正常生活[1]。
早在1989年,美國科學家Thys-Jacobs 教授為了探究補鈣與PMS問題改善之間的關系,開展了一項針對PMS志愿者為期三個月的隨機交叉人群試驗,試驗發現補鈣(1000mg/d)后可顯著改善PMS的腹脹、惡心、反胃等問題[2]。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試驗選取的樣本量較少,該試驗結果的可信度受到質疑。
在時隔十年后,Thys-Jacobs 教授的研究團隊再次針對鈣與改善PMS的關系開展了一項大樣本量的人群試驗,研究再次證明鈣劑的補充(1200 mg/d)能夠顯著改善PMS的經前不適[3]。2009年,德國的學者開展的一項雙盲臨床試驗,同樣證實了補充鈣劑(1000mg/d)能夠很好的緩解由于PMS引起的女性經前期易疲勞、情緒波動、失落等不適癥狀[4]。
綜上所述,補鈣對PMS的效果已經得到驗證。但是補鈣能否對PMS防患于未然,降低女性PMS發生的風險呢?為了探究這一問題,美國科學家針對尚未發生PMS的健康女性,開展了一項為期10年的大樣本病例對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補充鈣劑(1238 mg/d)能夠降低女性發生PMS的風險。科學家分析,鈣可能會影響內源性雌激素水平,進而影響PMS的發生與發展[5]。
參考文獻:
- [1]Grady-Weliky TA.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N Engl J Med 2003;348(5):433–438.
- [2]Thys-Jacobs S1, Ceccarelli S, Bierman A,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 premenstrual syndrome: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J Gen Intern Med. 1989,4(3):183-9.
- [3]Thys-Jacobs S1, Starkey P, Bernstein D, et al., Calcium carbonate and the premenstrual syndrome: effects on premenstrual and menstrual symptoms.Premenstrual Syndrome Study Group. Am J Obstet Gynecol. 1998,179(2):444-52.
- [4]Ghanbari Z, Haghollahi F, Shariat M, Effects of calcium supplement therapy in women with premenstrual syndrome. Taiwan J Obstet Gynecol. 2009,48(2):124-9.
- [5]Bertone-Johnson ER1, Hankinson SE, Bendich A,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premenstrual syndrome. Arch Intern Med. 2005,165(11):1246-52.
增強免疫力
研究范圍:免疫力低下
國內外研究結果:
德國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探究鈣與免疫功能的實驗,其中細胞實驗顯示,活化的磷酸鈣能夠誘導細胞內抗炎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β)的釋放,從而促進細胞內固有免疫系統的免疫功能;而動物實驗發現,磷酸鈣能夠促進大鼠體內白介素-8的釋放,從而增強小鼠免疫力[1]。
英國、西班牙和美國科學家聯合開展了一項細胞實驗,研究發現在2型糖尿病志愿者免疫細胞內,鈣濃度與免疫細胞功能密切相關[2],鈣在細胞實驗中顯示出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的作用。
既然鈣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那對于體內鈣含量不足的人群,他們的免疫功能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呢?美國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選用了鈣內流不足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鈣與免疫系統的關系,結果發現細胞內鈣含量不足時免疫功能明顯下降,其原因可能是低鈣使得免疫細胞(T細胞和B細胞)在胸腺和骨髓發育過程中出現了異常所致 [3]。
參考文獻:
- [1]Kozlova D, Sokolova V, Zhong M, Calcium phosphate nanoparticles show an effective activation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vitro and in vivoafter functionalization with flagellin. Virol Sin. 2014 Feb;29(1):33-9.[2]Kappala SS, Espino J, Pariente JA, et al. FMLP-, thapsigargin-, and H?O?-evoked changes in 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 concentration in lymphocytes and neutrophil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Mol Cell Biochem. 2014 Feb;387(1-2):251-60.
- [2]Feske S. Immunodeficiency due to defects in 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 Ann N Y Acad Sci. 2011 Nov;1238:74-90.
- 備注:
奶制品是鈣的良好的膳食來源,但對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來說,由于不能耐受奶制品中的乳糖,這部分人群不能從奶制品中獲取足量的鈣。尤其是對于乳糖不耐受的兒童,為促進骨骼形成和身體生長發育,他們尤其需要額外補充鈣劑[1]。
在英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橫斷面調查,研究了189名乳糖不耐受者的日常飲食中鈣的攝入量水平,結果顯示:對于乳糖不耐受人群,僅從食物中獲取的鈣難以達到適宜攝入量(Adequate Intake ,AI)的要求,可能需要額外補充鈣劑[2]。因此,為了滿足乳糖不耐受人群機體日常必需的鈣需要量,鈣補充劑是奶制品的良好替代品[3]。 - [1]Heyman MB; Lactose intolerance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06, 118(3):1279-86
- [2]Lovelace HY, Barr SI. Diagnosis, symptoms, and calcium intakes of individuals with self-reported lactose intolerance. J Am Coll Nutr. 2005,24(1):51-7.
- [3]Swagerty DL Jr1, Walling AD, Klein RM. Lactose intolerance. Am Fam Physician. 2002 ,65(9):1845-50.
出差伴侶:螺旋藻+多種維生素
主要作用:
補充人體日常所需的多種維生素
緩解飲食不規律引起的胃部不適
緩解疲勞
營養需求人群:
經常出差、飲食不規律者
精力不振、睡眠差、經常感到疲勞者
胃病患者、腸胃不適者
營養知識:
螺旋藻是海藻的一種,呈堿性,其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特別含有豐富的β-胡羅卜素、葉綠素等物質,具有提高自身免
疫力、抗氧化作用。
維生素是人體所需要的微量營養成分,而一般又無法由機體生產,需要通過飲食等手段獲得。維生素不能像糖類、蛋白質及脂肪那樣可以產生能量,組成細胞,但是它們對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起調節作用。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適量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強壯健康。
對于經常出差,飲食不規律的人士,容易出現慢性胃炎、營養素不均衡的情況,通過補充螺旋藻、多種維生素,一方面對胃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另外一方面可以幫助平衡營養,有利于身體的健康。
國內外研究結果:
幽門螺桿菌、的持續存在,導致胃黏膜長期處于炎癥反應狀態,促進了黏膜萎縮、腸化與異型增生的形成,因此,及時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是治療其相關慢性胃炎的關鍵環節。有研究顯示螺旋藻可以抑制革蘭氏陰性細菌和革蘭氏陽性細菌以及真菌的生長。
浙江大學醫學院為觀察螺旋藻治療不同中醫辯證分型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將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慢性胃炎志愿者隨機分為螺旋藻組和基礎對照組,對照組予標準三聯幽門螺桿菌根治,螺旋藻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螺旋藻,對比干預前后相應檢測指標,結果示螺旋藻組和基礎對照組在腹痛或腹部不適、燒心及反酸單一癥狀緩解程度上均顯著優于治療前。螺旋藻組的總體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螺旋藻對慢性胃炎癥狀改善有良好的作用【1】。
胃黏膜在有害物質的刺激下,可發生脂質過氧化反應,產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導致胃黏膜損傷的重要致病因子。沈陽醫學院觀察了螺旋藻對胃潰瘍大鼠血清中活性成分的影響,將大鼠隨機分成正常組、模型組、奧美拉唑組和螺旋藻組,經相應藥物干預后,結果顯示螺旋藻組與奧美拉唑組均能升高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提高血清超氧岐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表明螺旋藻能改善氧化應激狀態,具有一定的抗胃潰瘍的作用【2】。
大理醫學院選取消化性潰瘍志愿者隨機分為螺旋藻組和雷尼替丁組,分別予相應藥物干預,發現螺旋藻組對改善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反酸、噯氣、便秘、納差、腹脹等癥狀顯著【3】。
經常出差人士因為飲食不規律,以快餐為主較多,飲食結構不合理,容易造成營養素失衡,主要比較多出現維生素攝入不足。維生素缺乏可導致健康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利用“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調查”項目中連續三天24h膳食回顧調查的數據,分析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 和2009年我國九省18~49歲的健康成年居民維生素C的攝入狀況,并分析其變化趨勢。結果顯示八輪調查共調查18~49 歲的成人45932人,從1989年到2009年,維生素C的攝入量在九省居民中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20年間,男女維生素C的攝入量分別下降了49.3 mg和46.0 mg(農村);25.3mg和20.4mg(郊區);9.9mg和17.6mg(縣城)。城市居民的維生素C攝入量保持基本穩定,在2006年和2009年還有所上升。來源于深色蔬菜的維生素C大量減少,20年間,男女居民來源于深色蔬菜的維生素C分別下降了44.9mg和37.9mg(農村);26.4mg和22.4mg(郊區);20.0mg和16.7mg(縣城);20.0mg和16.7mg(城市)。20年間,男性和女性維生素C的攝入量達到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比例分別是30.0%和25.2%(城市);39.1%和35.6%(郊區);28.2%和23.2 %(縣城);37.1%和28.9%(農村)。調查表明我國18~49歲的成年居民維生素C的攝入量呈明顯下降趨勢,深色蔬菜的攝入量逐步減少,我國居民的維生素C攝入狀況急需改善【4】。
王德偉采用飲食補充葉酸、B族維生素干預心血管神經官能癥56例,并與谷維素片口服治療對照觀察,結果顯示,葉酸、B族維生素組干預效果優于谷維素組。可見飲食補充葉酸、B族維生素有益于心血管神經官能癥【5】。
參考文獻:
- 1.韓躍華,徐粟,杜勤,等. 螺旋藻在治療慢性胃炎中的臨床觀察[J]. 中國海洋藥物雜志.2012,31 (6): 50-54.
- 2.隋璐,沈薇,劉坤,等. 螺旋藻多糖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作用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 (20):17-21.
- 3.吳世林,楊理偉,顧思平,等. 螺旋藻治療消化性潰瘍100例[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00,8 (10):1194-1195.
- 4.馬玉霞,張兵,王惠君,等. 1989-2009 年中國九省區居民膳食營養素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九)18~49 歲成年居民膳食維生素C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營養學報.2012,34(5):427-435.
- 5.王德偉,劉金濤,朱洪艷,等. 飲食補充葉酸、B族維生素治療心血管神經官能癥的臨床研究. 河北中醫. 2011,33(3):469-470.